黃河新聞網訊(記者 孫宇佳)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翻閱山西生態文明建設的綠色答卷,3500萬三晉兒女踔厲奮發、奮進篤行,在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上不斷探索著新路子,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和諧共生。
筑牢屏障,繪就生態宜居圖景
臨汾作為山西重工業城市之一,曾因工業排放讓汾河流域臨汾段遭受嚴重傷害。為避免污水橫流、環境臟亂的情況加劇,臨汾市排除萬難,拆除違章建筑40萬平方米,建設濱河公路;治理面積10.6平方公里,治理長度17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上升16個百分點,達到42%,過去污水四溢的“臭水河”搖身一變成為整座城市的“護城河”。
陽春三月,臨汾市汾河公園綠意盎然生機勃勃。
水清潺潺,岸綠景秀,萬千生靈最先探知到生態環境的轉變。
每年的4月和10月是白鷺的遷徙季,每到這個時節,汾河公園就會聚集一大批攝影愛好者,等待抓取白鷺翩然展翅的一個個瞬間?!耙郧澳母蚁肽芤姷竭@么多白鷺啊,再看現在,一年比一年多,對我們這些攝影愛好者來說,簡直是視覺盛宴?!本用裢跸壬贿呎f,一邊不停按著快門。臨汾汾河公園的景區講解員也深有感觸:“白鷺這種鳥也叫水體監測鳥,對水體生態環境有很高要求,這幾年來白鷺越來越多,其實也是對臨汾水質改善和生態環境治理的一種肯定?!?/p>
而這只是山西生態修復的一個小小縮影。
候鳥白鷺在汾河流域臨汾段棲息、飛翔。
務實良策轉化為篤行不輟的動力,切實行動凝結出生態修復的碩果。
近年來,山西以“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為根本遵循,緊緊抓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戰略機遇,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尋求生態保護修復的治理之道。
組織編制省級國土空間生態修復規劃,科學謀劃國土空間生態修復格局;
大力實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強力推進礦山生態修復;
結合“千村示范、萬村整治”開展全域土地綜合整治;
……
功夫不負有心人。2023年,山西省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平均為4.48,同比下降0.2%;扣除沙塵異常超標天數后,全省優良天數比例達到76.4%,優于國家下達山西省年度目標4.9個百分點,在京津冀及周邊省市中排名第二,僅次于北京。全省地表水國考斷面優良水體比例達到了93.6%,首次邁入“90+”行列,領先全國平均水平。
前不久,《山西省落實〈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印發,旨在推進產業、能源、交通綠色低碳轉型,全面加強面源污染治理,加快形成綠色低碳生產生活方式,實現環境效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多贏。
為進一步構建天藍、水清、景綠的美好圖景,山西的腳步接續向前。
借綠生金,書寫綠富雙贏答卷
呂梁市嵐縣界河口鎮地處黃土高坡,常年干旱少雨,土地貧瘠,水土流失嚴重??紤]到沙棘耐寒耐旱,還能防止洪水下泄、水土流失,界河口鎮將退耕還林和綠色產業有機結合,構建起一條沙棘產業鏈條。
為了提升村民收益,當地將種植和加工等工序都放在了村子里,村民在選沙棘、種沙棘、采沙棘的每個環節都能獲得收入,村里200余人的就業問題得到解決,戶均年收入達2000元以上,合作社社員年收入增收在2萬元以上。
從2018年開始實施退耕還林到現在,界河口鎮共有2532畝沙地變成了沙棘林,既綠了荒山,也富了百姓,“兩山”轉化在這里變成現實。
沙棘林里,果農們正忙著剪枝、澆肥,新的耕耘已經開始,新的豐收正在孕育。
呂梁沙棘果飽滿圓潤,營養價值豐富。(資料圖)
努力使產業結構變“輕”、經濟形態變“綠”,發展質量變“優”,近年來,從生態產業化到產業生態化,山西蹚出了一條條獨具地方特色的“兩山”轉化之路。
晉中市左權縣依托區域自然資源、生態環境優勢和獨特的人文生態系統,全力打造“中國北方國際寫生基地”,積極推動生態莊園經濟,充分挖掘核桃、連翹、黑山羊產業發展優勢,著力打造農業三大“金牌”,通過產業發展拓寬“兩山”轉化路徑;
大同市渾源縣通過生態修復、污染防治、退耕還林還草、河湖治理等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全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各項工作,走出了“兩山論”的渾源實踐;
……
每一次生動實踐,都彰顯著山西人民矢志推動“兩山”轉化的堅定意志、澎湃激情。
節能降碳,促進綠色轉型發展
走在運城市芮城縣陌南鎮莊上村的小道上,扎立在農田屋頂和荒山溝壑里的一排排光伏發電板堆砌起鱗次櫛比的“電子梯田”,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電能。
張保民家是村里能源革命的先行戶,早早就邁進了“零碳”的新生活?!拔覀兇?016年就被批準成為全國唯一縣級光伏領跑基地,2020年的時候,‘光儲直柔’技術項目落戶我們村,讓村里90多戶家庭都實現了電氣化,不管是家里頭用電還是農機用電,直流電都是大家的首選?!睆埍C癖硎?。
目前,莊上村全村有2兆瓦3800片光伏,等到“光儲直柔”項目全容量并網后,村里每年可節省標煤800噸,節水7700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450噸,減少煙塵排放4.46噸,預計在2027年項目全部完成時,莊上村能夠實現真正的全村“零碳”。去年4月,莊上村還被全球環境基金、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農業農村部授予了“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
莊上村被授予“中國零碳村鎮示范村”稱號。
作為國家資源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國家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省,綠色低碳的理念已融入山西發展的方方面面中。
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建成18座智能化煤礦,布局30座綠色開采試點煤礦,先進產能占比81%;有序布局大容量、高參數、低能耗煤電機組,60萬千瓦及以上機組占“半壁江山”;建成6個年產量10億立方米氣田,形成了完整的煤層氣開發利用產業體系。
與此同時,山西大力推進風能、太陽能、抽水蓄能、氫能、地熱能和生物質能開發利用,全省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占比達到45.83%。
運城市夏縣單晶硅光伏板熠熠生輝。
隨著新舊動能轉換不斷加速,山西推動經濟平穩增長與環境持續優化的信心和底氣也更足了。
2024年山西省能源工作會議提出,山西將以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為主線,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統籌能源保供和綠色轉型,全力打造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試點先行區。
目標明確,見諸行動。持續推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推進全省煤礦2027年基本實現智能化;持續推動風電光伏集中式做大做強、分布式做優做精、統籌推進新型能源開發與產業鏈融合發展……山西向全國展現著能源大省的使命擔當。
征途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奮蹄。從增綠添綠治污防污到打通“兩山”轉化通道,再到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今日之山西,正飽蘸綠意盎然的生態筆墨,將美麗生態畫卷揮毫繪就。
(責任編輯:梁艷)